关中鸽哨系列:葫芦王孙民科
作者:中华网 点击:1369次 2013/09/10 10:36
孙明科兄弟三人秉承祖业,都是有手艺的匠人,常年四季在外给人造屋修房。

孙明科外表朴实,内心慧秀,儿时即对艺术敏感而喜好。奶奶剪窗花他立于旁边观看,看上一阵即握剪上手,剪出的花卉
人物倒也像模像样。后来入曲江左近的西安市54中读初、高中,学校有位教美术的崔老师,很是了得,几乎两、三周,就有绘
画作品发表在报纸上。崔老师对孙民科的影响很大。教者教,学者学,孙民科的绘画作品竟然也能参加区上举办的少年儿童画
展了。
高中毕业,孙民科回家,同哥哥弟弟一起随爷爷学习匠人手艺,同时也没有丢弃自己绘画、雕刻、剪纸的爱好。孙民科
将自己的爱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,在红白喜事时替人家雕刻剪制配菜花。
和孙民科同时制作配菜花的还有一位同村同姓的艺人孙成军。两人志趣相投,技艺相同,来往自然密切。孙民科在孙成
军家里看到了他剜的鸽哨,一见钟情,也想一试。于是孙成军便成了孙明科剜鸽哨的引路人。孙民科自磨自制刀具,剜起鸽
哨来。第一枚哨剜成,佩带在鸽尾上,一飞上天,竟然能响。孙民科可是高兴坏了。由此痴迷,不管白天黑夜,一有空闲,
便剜哨不止。日子稍久,方知剜哨这项技艺有许多机关,自己一时还难以掌握。尤其当时鸽界流行名家吴家坟李春茂师傅
鸽哨。孙民科见到李师傅的鸽哨,方知名家鸽哨之好,自家技艺之差。不由慨叹:哨响易,哨好难。于是决定拜师学艺。
孙民科和孙成军二人一起,按习俗携四样礼,前往拜师。吴家坟地处西安城和长安韦曲之间,距金泘坨倒不是很远。
孙民科很快就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李春茂师傅。李师傅乃习武之人,生得魁梧傲岸,双目有神,胡须冉冉,有仙风道骨。虽
年近八旬,周身却散发着中年人的精气神。见面寒暄,说明来意,李师傅心胸宽广,说鸽门大哨门大,同行相敬,哨业传
承有序,是十分的好事。
李师傅年事已高,精气神虽好,眼睛却已老花,搁刀歇业多年。说不能手授,但可心传。孙民科在李师傅那里见到了
鸽哨的各种形制,又聆听了李师傅制哨的心得理论,尤其说到鸽哨的声音。形制好,工艺精,还得有音乐性。就是说,音
要搭配得妙。这一点,就靠自己的乐感和悟性了。
说来也巧,孙民科的大哥喜欢吹唢呐,有空没空都吹,在家坐在门墩上吹,村里有红白喜事就在外面吹。孙民科耳濡
目染,对音乐很是有些感觉。
可谓天缘佳合,剪纸,绘画,雕刻,音乐,几项艺术素质集于孙明科一身,并且全用在了鸽哨制作上。孙民科精研各
种形制和配音,研究音阶,高音低音,葫芦的嗡音和竹子的清脆音,互相调配,寻找乐声和声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孙民科的剜哨技艺越来越精。孙民科亲手制作的鸽哨形制有二联、三联、四联、五联、四眼二筒、
六眼二筒、三眼葫芦、四眼葫芦、五眼葫芦、六眼葫芦、七星剑、八眼隔子、九眼葫芦、十眼隔子、凤头十眼葫芦、隔子
十二宿、凤头十三太保、虎头十三太保、全竹十三太保、单眼葫芦十三太保、隔子葫芦十三太保、单眼十八罗汉、隔子十
八罗汉······
可谓五花八门,应有尽有。孙民科制葫芦尤其有心得,且独创形制。其中八仙过海、九眼葫芦、凤头十眼葫芦、十二
宿、虎头十三太保五种,为孙民科独创。
屈指算来,孙民科21岁(1985年)高中毕业始剜鸽哨,至今已有28年之久。28年手摸心揣,鸽哨这项技艺对他而言,
已经心想手应,炉火纯青。尤其是制葫芦,其技艺之精湛,已经远远超过关中同行业其他人。笔者送他一个雅号叫葫芦王。
问葫芦王孙民科,为啥能坚持几十年剜哨不辍,答曰:爱,闲下弄啥呀。让他展望鸽哨前景。他答:现在鸽子用来比
赛,不带哨,潮流。倘若有一天时兴鸽子拉哨比赛,鸽哨就时兴升值了。问他担忧不担忧这项民间工艺失传,他声言不会。
说任何技艺,到一定时候就会有人爱,有人爱就有人学,失传不了。
但愿孙民科所言不虚。将来总有一天,群鸽佩哨,翱翔于天,天籁般的哨声喧鸣于空,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!